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在央视《对话》节目中,分享了他如何帮助中国农民走上富裕之路的经历。
2.钟睒睒以高出市场标准价一倍多的价格收购果农的橙子,并与当地果农订立合同,固定价格,确保农民收益。
3.为此,农夫山泉在赣州建立了两座柑橘加工基地,尽管农业板块尚未盈利,但始终致力于农业研发技术和现代化农业管理。
4.除此之外,农夫山泉还斥巨资探究农业科学技术、现代化农业管理,如引进滴灌设备、给予果农补贴等,助力赣南脐橙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。
5.钟睒睒表示,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接地气、干实事,思考产业,思考“渔”,思考共同富裕。
赣州果农说,“全国没有一个企业,是把农产品的价格从1块钱抬到2元来收购的……”
12月29日,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再次登上央视《对话》节目,节目中,钟睒睒和记者漫步在农夫山泉的赣州脐橙厂区,回忆起农夫山泉在这里建厂的点点滴滴。
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民群体不会在网络上发声,外界也很少知道农民真正的诉求。
岁末之际,央视为何需要对钟睒睒安排第二次专访,同时新华社也报道了农夫山泉的助农成果?
这是因为农业相比于地产、科技等行业,利润低,附加值低,变现周期长,很难实现“暴富”。
2007年,赣州的脐橙获得了大丰收,但丰收的背后,是脐橙卖不上价格,只有5毛钱一斤。
当地一个县长为了拓宽销路,请钟睒睒过去帮帮忙,看看能不能就地取材,造一个榨汁厂。
钟睒睒出身书香世家,却在农村长大,当了17年农民。早年间父母为了让番茄早日上市,把番茄的种子用热水泡好,放在厚的毛糙纸中间,然后再用塑料布包好绑在腰上。
多年的农村里的生活,让他对农民有着特殊感情,以至于此后几年,他的事业总是绕不开农业。
赣州当地农民说:“自己种橙子就是靠天吃饭,猜价格,赌运气,每年都要与流动的收购商争得面红耳赤。”
为什么水果企业赚钱,但果农不赚钱?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会疯狂压低果农采购价。
同时还和当地果农订立合同,固定价格,无论市场怎么变动,只要品质达标,有多少收多少。
“遇到了丰年不压价,遇到了歉年不抬价,一定要有价格保证,一定要有契约精神。”
而后,农夫山泉就在赣州建立了两座柑橘加工基地,开启了亏本卖橙汁的道路,迄今为止,农夫山泉的农业板块还未盈利。
尤其是去年,赣南脐橙遭遇霜冻,大量采购商趁机压价,为了帮扶滞销果农,农夫山泉“逆势回购”了13177吨的橙子,硬是让355户的果农从血本无归变成了“大丰收”。
数据显示:2023年,农夫山泉的合作农户平均每户收入近20万元,这个成绩的背后,是农夫山泉为了信守承诺,主动让利的决策。
“做农业,你要做成功,真的是要有情感的。没有真正情感的人干不了。如果是想来捞一把,不会有什么收获。”
在钟睒睒看来,尽管农业的回报周期很长,需要长期的投入,但总有人要去探索。
农夫山泉在此推行一系列精准化种植,通过聘请专家、寻求大学合作、订立标准等方式,让赣南地区的万亩橙林实现了标准化生产。
但当时的果农们都无法忍心砍下自己辛苦培育了几年的果树,这在客观上反而加剧了病毒的蔓延。
当时已经赔进去8000多万的农夫山泉决定再次补贴果农,砍一棵树,补贴50多块钱,超过国家补贴政策的十倍。
与此同时,农夫山泉派出了大量专家去美国、巴西等地寻找治疗黄龙病的方法,通过了五六年的努力,培育出了无毒植株,并以成本价供应给当地农户,努力帮助当地果农彻底摆脱农业灾害的影响……
2020年,农夫山泉又在赣州橙林引进了滴灌设备,考虑到很多果农顾虑采购农资的成本,农夫山泉直接给予果农补贴,目前累计补贴,已超越2000余万元。
在日常,农夫山泉的技术人员还会定期来到田间地头,指导果农科学种植,并且严格规定农残,种出最优质的脐橙……
这些动作对于一家商业公司来说,可能是亏本的,但在国家战略的角度上看,意义非凡。
让农民致富,需要一些有资金、有担当的企业站出来,帮助亿万农民打通农业与市场的崎岖之路。
“你看他对各种各样的知识,你看他天天在琢磨,他是一个进步群体,他不是一个落后阶层,他在不断地学习、求知……没有产业的前景之下,他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,所以你要去改变农民的知识结构,要拓宽他的视野。”
前段时间,钟睒睒针对网暴事件,公开谴责了一些企业,并且反对企业家直播带货。
“你这一次是帮他了,但是你明年帮不帮他?你给农民一个错误的信息是什么?这样的一个东西可以大卖,我可以大种。但往往农民得到这个信息以后,他第二年种下去以后卖给谁,你真在做农业,也没有作假,也是事实,但是你有没有给农民有三点水的那个渔。”
在钟睒睒眼中,电商直播只能短期内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,但也给农民制造了一个“畅销”的错觉。
直播带货的本质,是带货的人赚钱,农民只是电商赚吆喝的工具。而真正助农,应该是从扎根田间地头开始,循序渐进地帮助农民。
“发达国家的农民,一个人可以管理100亩,但我们人均只能管理2亩,这就是工业和科技的差距,也是追赶的方向。世界市场需求广阔,中国农业前景光明,未来市场空间还大有可为。”
首先,是帮农民从初加工产业变成精加工产业,引导农民去赚钱,如此产业化、商业化的第一步就实现了。
而农民当有了产业以后,也就有了学习能力,也就能自己规划产业,甚至自己带货。
真正的企业家精神,是接地气、干实事,思考产业,思考“渔”,思考共同富裕。
中国农业的跃迁,还需要更加多的钟睒睒,以真正的企业家精神,去培育产业,去造福那些“沉默的大多数”。
营业执照公示Copyright © 2021 国际利来老牌娱乐 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21015216号